中孚期货期权网
返回首页

从美国生猪期货发展历程看中国生猪期货的上市

admin未知

4月24日晚间,证监会的一则批复消息引得期货圈顿时沸腾,我国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正式批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中国生猪产业的年产值高达2万亿元,假设在期货初期市场上以10倍计算,生猪期货的交易量可达到20万亿元,而豆粕2019年的成交金额总计为7.6万亿元,是豆粕期货成交量的近3倍。美国的生猪总产值约170亿美元。2018年美国生猪期货总成交额接近3500亿美元,2019年前11个月成交额已突破5000亿美元。期货交易额超过现货贸易额的20倍。我国生猪期货一旦成功上市,不仅会打破“猪贱伤农”现象,同时也将市场风险转嫁至金融市场,通过“保险+期货”模式推进我国生猪价格保险的覆盖面,让养殖户真正能够获得最有利的再生产保障。同时,这也将为我国猪肉进口提更大的跨市套利机会。

 

一、美国生猪期现货发展历程:

1、美国生猪产业发展历程:

(一)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历经3 个阶段

美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按照其规模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期(1960-1980):主要特点为生猪养殖场的数量已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锐减,并且小型养殖场数量慢慢减少。(2)加速期(1980-2000):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迅速扩张,养殖场运营方式逐渐从繁育一体化转变为分场养殖。(3)成熟期(2000 至今):虽然规模化进程减速,但新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养殖效率。

(1)、起步期(1960-1980 年)

在1970 年前,养殖户数量已经经历过一次数量的急剧减少,从1900 年的433.54 万户缩减到1969 年68.60 万户,降幅超过80%。在1970-1980 这一时期,虽然小型养殖户仍然是接近主导地位,但是数量占比从1969 年的44.16%逐渐下滑到1982 年的41.16%。另一方面,随着小型养殖户的逐渐退出,场均存栏量从1969 年的80.84 头增长到1982年的167.86 头,涨幅接近108%。

(2)、加速期(1980-2000 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为规模化养殖场开始迅速扩张,繁育一体化养殖场数量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化饲养,并且育肥场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

规模猪场占比迅速提升。从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规模化养殖场迅速扩张,1978 年美国农业部开始第一次细分统计存栏量超过2000 头养殖场以及超过5000 头养殖场的数量,分别为1485 户和240 户,标志着规模化养殖场开始不断涌现。到2002 年,存栏量超过5000 头养殖场的数量达到2850 户,与1978 年的240 户相比增长接近1088%,占总养殖户数量的比例也从1978 年的0.05%增长到3.78%。此外,在1982-2002 年这20 年间,美国养殖场的场均存栏量增长迅速,从1982 年的167.86 头增长到2002 年的800.68 头,增幅达到477%,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阶段。2002年存栏量超5000 头养殖户的合计存栏量也占到了总存栏量的52.5%,大型规模养殖场逐渐成为行业主角。

专业化分工取代育繁一体化。20 世纪90 年代之前,美国传统的养殖场大都采用育繁一体化的模式,即全程参与从种猪繁殖到育肥猪出栏。而90 年代开始,实行专业分工的养殖场不断出现,即根据生猪的成长周期实行在不同养殖环节的专业分工和独立经营。根据生长周期,生猪饲养一般可分为3 个不同的阶段:繁殖(Farrow)——仔猪哺育(Feeding)——育肥猪饲养(Finish),并依此相应设立专业的种猪选育场、仔猪哺育场及育肥猪饲养场。在20 世纪90年代初,有约65%的养殖户仍采用繁育一体化的模式,但到了2004 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18%。与此相对的是育肥养殖场的增加,负责育肥的养殖户数量占比从1992 年的22%增长到2004 年的77%。繁育一体化养殖户占比的下降以及负责育肥养殖户占比的增加体现了美国生猪养殖行业运营模式的巨大转变。

(3)、成熟期(2000 年至今)

2000 年之后,美国生猪业的主要特点就是相较于此前行业规模化的快速发展,这一阶段养殖户数量减少以及场均存栏量增加的变化幅度有所放缓,但是随着人工授精等新技术的使用,养殖户的养殖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养殖户数量从2002 年的7.5 万户减少到2007 年的6.6 万户,数量减少不到1 万户,场均存栏量从800.68 头增长到1089.44 头,规模化养殖的进程相较于之前正步入更加平稳的节奏。此外,人工授精技术的运用在改善生猪品种结构、增加繁殖母猪配种成功率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0 年,这一技术仅在7%的养殖场应用,到2000 年这一比例增长到23%,在2006 年已经达到了40%,PSY 有了明显提高。90 年代初,新技术还没有广泛使用时,美国生猪养猪场PSY平均水平在13 头,到2000 年增长到16 头。在2012 年之后,随着新技术的在行业内的广泛使用,养殖场的平均PSY超过20 头,并且单窝产仔数超过10 头。

2、美国生猪期货发展历程: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美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化程度很低,猪价的周期性波动给产业链上从养殖户到上下游的饲料加工企业、屠宰场等经营主体造成很大的经营风险,在此背景下,生猪期货作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回顾历史来看,美国生猪期货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国生猪期货市场初步发育时期(从20 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1961 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冷冻猪腩期货合约,以实物形式交割,标志着美国生猪期货市场正式诞生。1966 年CME 推出活猪期货合约,同样为实物交割,最小交易单位为3 万磅。生猪期货上市之初,便受到广大生猪产业从业者的关注,交易活跃,成交量连续走高,美国生猪期货市场得到初步发育。生猪期货的上市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生猪产业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套利的需求,有助于减缓生猪现货价格波动幅度,促进了美国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阶段:美国生猪期货市场震荡期(从20 世纪80 至90 年代)。20 世纪80-9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行业升级加速,首先,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养殖场数量减少了2/3;此外,猪肉交易流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物流配送、仓储设施等技术升级,越来越多的猪胴体不再通过批发市场进行中转交易,而是直接运送至肉类加工商处,而且现货交易中定价方式也从依据活体定价转为依据胴体瘦肉率定价。而生猪期货市场并未能及时匹配现货市场的这些发展和变革,因此生猪期货交易量震荡下降。

第三阶段:美国生猪期货市场平稳发展期(20 世纪末至今)。为适应美国生猪现货市场发展,生猪期货市场进行了调整改进:1996 年瘦肉猪期货代替此前的活猪期货,合约标的由活体猪改为瘦肉猪胴体;最后交易日调整为合约到期月份的第10 个交易日,且最后2 个交易日无价格波动限制;1997 年2 月,CME 调整交割方式,由实物交割改为了现金交割,解决了实物交割中猪胴体不易储藏和运输的难题等。

目前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上市的4 个畜产品期货品种中,瘦肉猪期货持仓规模仅次于活牛期货,位居第二位,以2019年为例,平均持仓数量为27.7 万张,低于活牛期货的37.0 万张,而大幅领先菜牛期货的4.8 万张及三级奶牛期货的2.3 万张。

版权声明: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期货期权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认为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中孚期货期权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微信扫码二维码 “零佣金”期货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