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根据市场调研反馈,华南地区非洲猪瘟疫情集中暴发期为5-7月份,而广东作为华南市场的销区代表,对华南猪价的走势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上周我们走访广东深圳、东莞、佛山、开平、阳江、云浮、清远、广州等地,和当地饲料厂、原料贸易商、养殖场、屠宰场、养殖户等上下游不同的调研对象座谈交流,大体对广东的养殖结构、存栏现状、养殖信心、疫情态势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主要结论如下:
结论:
1. 广东地区整体生猪存栏降幅预估超过50%,局部严重地区存栏损失大于70%。目前来看,养殖密度降低后疫病趋于稳定。8月份出现肥转母,尤以大型养殖集团表现较为突出,中小养殖户留种谨慎,并未大规模复产。相反,中招散养户原址转养肉鸡、肉鸭等禽类品种,此类占比可达1/3。
2. 生物安全是当前防控非洲猪瘟的唯一法宝。调研反馈疫苗使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好坏参半。“复产很丰满,现实再打脸”的情况屡见不鲜。
3. 从饲料端的销售情况来看,4-6月份猪料显著下降,整体降幅高达60%-70%,10月以后猪料趋稳,月度环比增1%-2%。禽料今年增幅预估10%-15%;普水料几乎没什么变化,与去年持平。
4. 明年一季度是整个饲料消费的淡季,二季度以后南方市场回暖恐不及北方,同时3月份以后雨季的到来,疫情有再度反复的风险。
5. 终端猪肉高价,对消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走访养殖户家中未见晾晒腌制腊肉,往常年份是有的。
2广东地区调研纪要
屠宰场:
深圳地区有4家屠宰场,非洲猪瘟之前高峰期日屠宰量合计25000头/天,目前屠宰量下降至约10000头/天,降幅60%。我们所调研的这家屠宰场高峰期6200-6300头/天,当前仅屠宰2000-2100头/天。因该屠宰场承接代宰业务,自家的屠宰量仅200头,比高峰期下降75%。200多头猪以精细分割进入C端市场,不做白条批发。冻肉库存100多吨,高峰期800-900吨,节前适当增加部分库存。生猪屠宰体重明显增加,均重达140-150kg,正常在110kg左右。
从猪源分布上来看,中南六省占比不到1/3,剩余2/3依靠全国外调。屠宰端了解的信息认为广东生猪产能下降60%-70%,广东省内现有生猪仅能满足5%的消费需求,且猪源两极分化严重,超大猪和小猪较多,标猪紧缺。收购的猪源来看,公母比例失衡,阉猪占比95%,尤其近1-2个月表现较为突出。反映大型养猪企业大量选留三元母猪来扩充后备产能。
养殖场:
1)中山某种猪场:
公司现有3个养殖基地,自己三个猪场均未遭受非洲猪瘟,考虑到非洲猪瘟的影响,于年初主动缩减母猪存栏至7000-8000头,原存栏母猪约10000万头,目前前母猪存栏又恢复至1万头。公司对外销售纯种、二元及商品肉猪,同时经营有自己的品牌肉,品牌肉主要覆盖中山市。二元母猪50kg售价 7000元/头,超重加肥猪价。今年上半年以前,种猪销量一般,7月份以后种猪销量明显好转,集团客户只占一半,另一半给中小养殖场户,这与公司的销售策略有关。自身终端门店的猪肉销量从原来的40多头下降至20多头,预计节前猪肉消费也维持在20多头。肉猪的销售渠道有三类:一是供港澳5000-6000头/月;二是和农户合作,这种模式于今年6月初开始尝试,农户的养殖规模800-1000头一批;剩下的肥猪外卖。放给农户的猪苗并未截留母猪,直接以商品肉猪上市。目前养殖肉猪的头均成本比非洲猪瘟之前增加3元/kg。
产能规划上,也有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计划,3年规划是出栏量翻一番,主要向粤北、粤西发展,逐步向省外尝试。非洲猪瘟之前,饲料自配为主,目前除阳江一个大场之外,其余两个小场采取代工模式。
从公司了解的复养情况来看,大公司复养相对理想,大一点的规模场也需要改建,大集团复养占比40-60%。
2)饲料公司养猪板块:
公司11年开始建猪场做尝试性投入,14年正式开始投入,全国共有10个养猪片区,产能五年规划500万头,公司负责人表示五年完成500万或许有难度,但完成200-300万还是有信心的。养殖模式采取公司+养殖小区的形式,明年底母猪产能达到6-7万。公司遭受非洲猪瘟的损失严重,复养成功的案例有,失败的案例也有。总而言之,周边环境差及本身猪场有防控漏洞的情况下,很难复养成功,也就是说复养对猪场内、外环境的要求都很高。以自身猪场为例,湖南一个猪场肥转母后再次中招;山东一个猪场中招后复产,目前又被飞了。从自己拔牙的效果来看,损失也有40%-50%,同时拔牙期间配种暂停,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对于疫情形势而言,认为年底及开春雨季有再度暴发的风险。公司当前也是大部分留三元母猪,存栏恢复约2-3成。
3)新兴县散养户:
目前大公司都在积极复养,当地公司+农户的存栏占比约60%;复养多集中在7-8月份。公司+农户复养中,仍有一半再度中招,复养成功率仅50%。当地一个4000多头母猪养殖老板中招后一直停产,未复养。本镇往年出栏量约20-30万头;现散户存栏生猪仅3000余头。散户担心疫情风险,复养积极性低,猪场改养禽的占80%。我们所调研的养殖户表示没有非洲猪瘟疫苗问世之前,不会轻易大规模复养。
4)清远县养殖老板:
当地非瘟之前出栏有300万头,目前存栏损失预计在50%。集团公司养猪产能占70%,当前大企业都在复养。三家自繁自养猪场于8月份开始复养,一家1000头母猪存栏,另外两家存栏300-400头。有1/3的中招猪场转养家禽。自己有3个猪场,其中一个猪场于端午节中招,全部清场,目前没有复养。另外两个猪场合计2000头母猪,其中三元母猪占比达一半。猪场老板表示,现在只要发现母猪不吃料,不管有没有发烧,立即淘汰,仔猪全部处死,不作诊断。当然这属于极端行情下的非常手段。
5)广东某养殖场:
公司以做豆、菜粕及进口杂粕贸易为主,16年介入生猪养殖板块,规划出栏量100万头。以外购仔猪育肥为主,未来打算以自繁自养为主。现存栏母猪2000-3000头,非瘟之前约5000头,目前公司的三元母猪尽可能留下来配种。公司中招的猪场为留住员工,阶段性的转养鸡鸭,假如明年行情不好会立马退出。
饲料厂&大豆压榨企业:
1)东莞压榨企业a:
日压榨产能9500吨/天,月初停机至今,预计停机半个月。11月份供应偏紧,基差低,很多工厂停工,现在基差更低,需求端影响较大,水产在11月还有一定支撑。12月份预计到港压榨90万吨,1月份预计到港90万吨。广东地区大豆库存50-60万吨,同期库存90万吨。11月豆粕流出量增加,省外销售占20%,全年豆粕销量预计下降15%左右。远月(9月)基差合同售出2-3成。
需求端来看,猪料1-9月份下降>30%,黄鸡广东地区增幅30%,鸭料增幅>10%;水产全年下降。目前疫情虽趋于稳定,但散户普遍不敢补栏,9-10月份三元母猪留种增加,散户补栏的占4成左右。广东地区非瘟前规模化占比4成,预计非瘟后规模化占比将提升至6成。
2)压榨企业b:
公司在广东有3家工厂,东莞2个,日压榨量2000吨/天,2800吨/天;阳江1个,日压榨量3000吨/天。目前远期合同已买到9月,占3成左右。北方看好年后需求,南方上半年养殖积极性略差。广东复养少,猪料掉至50%-60%后开始企稳,目前月度环比增速1%-2%。转禽料的增量10%左右。工厂全年平均开机率85-90%,与去年持平。看好下半年饲料需求,利润好,供给增加,价格不一定好。榨利6-9月份很好。豆粕销售结构中,目前猪料占40%,禽料60%,原来猪禽各半。
3)某饲料厂:
公司有7家工厂,广东4个,广西2个,湖北1个。去年销售猪料60万吨。今年1-6月份猪料销量占6成,水产4成。5-7月份猪料下降70%左右。目前水产料占70%,禽、猪各占15%。今年饲料总销量预计下降20%。5月份猪料还有3万吨/月,6月份后降至8000-9000吨。禽料以鸭料为主,公司鸭料增5%,公司增长低于广东平均水平。水产全年比较淡,对非洲猪瘟的替代几乎没有。公司猪料客户以散养户为主,复养的不多。
4)水产饲料企业:
以普水料为主,年产10万吨。水产主要看天气,一般4-11月水产投料旺季,12-3月投料淡季,投料下降。目前淡季3000-5000吨/月的的消费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较旺季减少50%左右。去年销量10万吨左右,今年到目前整体销量还多2000吨左右。
5)饲料集团番禺工厂:
整个集团去年饲料产量1050万吨,其中水产350万吨,猪料260万吨,禽料(鸡鸭鹅等)440万吨。今年整体饲料产量预计在1250-1300万吨,明年计划1600万吨,2021-2022年实现2000万吨。生猪养殖板块去年出栏70万,公司土地储备可出栏500万头,主要分布在两湖及广西。
番禺工厂今年饲料总产量305万吨,去年200多万吨,其中猪料仅几十万吨,其余的是禽料和水产。今年公司普水料增量50%,鸭料增20%-30%。业内某猪料公司去年猪料销售1000万吨,今年预计仅700万吨,禽料销售约100万吨。公司在粤西一家工厂猪料4月份猪料从之前的12000吨/月断崖式下跌至2000吨/月。番禺工厂是从6月份10000吨逐步下降到目前的2000吨。番禺工厂去年猪料占比25%,水产占比25%,禽料占比50%。番禺工厂今年猪料不到10%,禽料占70%,水产料20%。猪料目前逐步恢复,但恢复非常慢。番禺工厂猪料产量在10月最低2000吨/月,11月增加至2500吨/月,12月预计还是2500吨。
3结论
通过调研广东市场结合我们此前调研的东北、河南等地,复养评估来看,整体呈现北强南弱,集团补栏积极散户略差的形势。这与疫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不无关系。当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二元种猪的紧缺及出于对疫情的担忧,造就了史无前例的大量三元母猪留种。行业内普遍认可全国能繁母猪产能降幅超过一半,假定母猪存栏减幅50%,则三元母猪留种来扩充能繁的比例预估占全部能繁的比例极值也在1/2。官方公布能繁母猪存栏9月环比增0.6%,10月能繁母猪环比增4%,10月份环比增幅明显加大,也是自官方公布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大月度增幅,说明三元肥转母的增量效应已经显现。在疫情相对可控的情况下,笔者推断未来半年能繁母猪月度增幅5%不是什么难事儿,超过5%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极限演绎的情况下,3个月选留的肥转母足以补齐疫情导致的母猪损失。能繁母猪存栏1*(1+5%)n=2,则n=14。也就是说在2020年12月能繁母猪便可恢复如初,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和推测。我们再结合各省疫情造成的存栏损失情况来看,少则30%减幅,多则70%减幅,各地在存栏密度降低后疫情趋于平稳。另外考虑到养殖场对非洲猪瘟防控意识的提高和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明年有望恢复至疫前的70%,需要强调的是母猪存栏将长期维持在这个存栏水平,只要疫苗不问世。对于生猪存栏而言,明年2月份以后生猪存栏有望见到明显增加,教保料增量体现在3月份以后,玉米、豆粕的显著增量有望出现在4月份,对应生猪出栏的明显增量将于明年8月份显现。
我们不排除来年开春及南方雨季到来之后再度暴发大面积疫情的风险。即便如此,当前养猪业丰厚的利润都将使得存栏稳步回升,短暂的存栏波动不是我们所考虑的。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能够在非洲猪瘟肆虐的环境中挺过来的养猪人,不仅拥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更有一整套得心应手的防非方案,他们才是未来生猪养殖行业中的中流砥柱。
版权声明: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期货期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认为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中孚期货期权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