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 年交易量分别实现60%和300%的增长,LLDPE与PP期货“兄弟俩”去年的表现堪称完美。今年以来,聚烯烃期货更是走出一波上涨行情,持仓也持续放大。尤其是“小弟”PP期货上市仅两年时间已露出明星相,成为市场和产业追捧的“新星”。“兄弟俩”星味十足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当前聚烯烃现货市场会紧盯期货“指挥棒”呢? 1、聚烯烃期货成为市场“新宠” 今年以来,国内聚烯烃期货走出一波上涨行情,持仓也持续放大。交易的火热像正月十五的烟花般亮眼,吸引了市场人士的目光。 就在一周前的2月19日,在历经多日盘整后,连塑1605合约当天涨幅超过3%,成交80余万手(单边),量价齐升的走势出乎市场的意料,化工品期货研究员小王的心情也随着盘面的起伏而波动。 现在谈起当日的行情,小王仍记忆犹新。在经过了连续四个交易日的弱势振荡整理后,早盘LLDPE空头再度发力,市场情绪一度低落。10点10分LLDPE期货放量向上突破,最高点较盘中低点大幅上涨365元/吨。盘中宽幅波动以及活跃的成交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参与,市场情绪被调动起来,各化工品QQ群对聚烯烃期货的讨论也很火爆。 实际上从年初开始,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以原油价格波动为契机,化工品期货市场即出现了一波“追星潮”。在化工品期货中,塑料算是“老牌”明星了;后起之秀PP期货上市时间不长,成交量即超越塑料。 交易的活跃显然有利于期货发现价格功能的发挥,对贸易商及生产企业规避风险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随着塑料和PP期货的日趋成熟,期货价格已逐渐成为产业和市场的“指挥棒”。 回过头来看,聚烯烃期货“星味十足”与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的提高不无关系。 首先,盘中价格波动大。塑料期货的日内盘中波动平均在150—200点,PP期货的波动也在100—150点。这对于投资者而言,若能幸运地抓住日内高低点,单日的收益率可在20%以上。日内波段行情能有如此高的收益,投资者参与度高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目前化工品期货普遍活跃、套利机会较多,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做同品种不同合约间的跨期套利以及不同品种间的强弱对冲,这也给塑料和PP期货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由于塑料和PP期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对冲交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近两年,塑料和PP基本面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二者的强弱关系较为明显,价差变动幅度较大,有利于开展价差交易。 与此同时,同为原油下游产品,塑料和PP整体走势与油价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过去一年油价波动幅度较大,国内原油期货尚未上市,很多投资者会选择包括塑料或PP期货在内的化工品作为原油期货的替代品进行操作。 “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给原油熊市中的产业客户多了一个规避风险的选择。”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宫庆彬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以往囤货赌上涨的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期货的保证金交易、多空双向机制给产业客户带来了节省资金成本和期现对冲的便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聚烯烃现货市场中,市场人士除了基本的根据期货价格进行采购、控制销售节奏外,还有大量的期现套利、套保、点价销售等操作,甚至还有场外期权等期现结合模式。 2、现货市场定价的“指挥棒” 众所周知,聚烯烃整个产业链的传统定价模式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统一定价销售。据中宇资讯监测,截至2015年年底,中石油、中石化市场份额仍超过55%。因此,中石油、中石化在很大程度上仍掌控着目前聚烯烃市场定价的话语权。但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利用期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多元化、灵活的定价模式,冲击和改变着原有的市场垄断模式。 对于这一点,部分贸易商深有体会。“期货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当前聚烯烃市场已由原来传统的石化企业定价慢慢向根据期货定价转变。”浙江某石化贸易公司聚烯烃期货部负责人坦言。 据东吴期货分析师王广前介绍,2014年之前,聚烯烃的供应主体主要为“两桶油”,进口货源作为补充,产品定价主要依据“两桶油”的每日挂牌价。贸易商之间以及与下游塑料加工企业的定价则依据市场价格并参考“两桶油”的定价指引。 然而,2014年下半年多套煤制烯烃装置的投产,使得煤制烯烃的供应比重明显增加,加上我国PDH工艺的兴起,PP的市场供应主体更加多元化,“两桶油”在聚烯烃市场的定价话语权明显减弱。同时,不同供应主体对同一产品的供需认知以及市场预期不一致,导致传统的定价模式影响减弱。 不仅如此,多数时间中,聚烯烃市场的供需矛盾并不突出,且近两年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加大,市场参与主体对价格走势也缺乏清晰的判断。也正因为如此,市场中传统的定价模式面临着改变。 事实上,随着期货市场活跃度的提升,聚烯烃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指导作用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贸易报价参考期货市场。甚至有不少贸易商与下游塑料加工企业直接采用期货点价交易,聚烯烃产业对期货定价模式接受度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上游石化企业对现货价格的定价能力较强,下游工厂多是被动接受。”上述部门负责人表示,借助期货市场点价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下游工厂的定价能力,增强了下游买方企业的话语权,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提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当前聚烯烃期货成交活跃,不同市场主体均参与进来,多方博弈出的价格能反映成本、供需、外围市场、宏观预期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变化,因此更加公正合理,深得市场认可。 3、成熟离不开专业投资者 当前聚烯烃期货发展日趋成熟,市场活跃度较好,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也在不断提高,这与参与者的结构优化是分不开的。值得一提的是,聚烯烃期货的 “粉丝”中,专业投资者占比在增加,特别是产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聚烯烃期货的法人成交比例逐步上升,产业客户的参与度提高。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以往相比,现在很多贸易商和下游工厂都在进行基于聚烯烃期货的套期保值,这也推动了期货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尤其是过去一年,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聚烯烃价格重心下移,不过由于石化企业定价能力较强,加之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聚烯烃价格有较强的反弹动力。下游企业可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保,将成本在低位锁定,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实际上,随着聚烯烃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不断增强,整个产业链都会关注或直接参与到期货中来。”上述人士称,市场参与主体中产业客户增加,其实也是聚烯烃期货市场更为成熟的核心表现。 一方面,聚烯烃期货特别是LLDPE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在市场、制度等方面逐步完善,同时经过长期的市场培养,聚烯烃产业链对期货规避风险等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随着新增产能大量投放、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产业客户保值的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到期货市场的力度也有所加大。 另一方面,从投资机构参与的角度来看,聚烯烃期货在价格的波动性、趋势性走势以及价差结构等方面,对机构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金融期货交易受到限制,市场对商品期货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在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谢龙看来,聚烯烃期货市场的日趋成熟也是市场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客户与投资机构更多地参与这个市场,这些投资者表现出更强的专业性,对市场供需、库存、价格等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较以往,聚烯烃期货投资者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投资者水平也在大幅提高。”一德期货分析师赵洪虎告诉记者,专业投资者一般对两个方面的要求较高:一是要对产业有较深的了解,对市场变化有很好的把握;二是要熟悉基于聚烯烃期货的各类操作策略,能够从基本面出发构建相应的策略。投资队伍更加专业化,期货品种走向成熟是必然趋势。 在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发现,市场上有一批对聚烯烃市场极为熟悉的资深投资者,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投资模式。 据熟悉这部分投资者的宫庆彬介绍,他们当前基于聚烯烃期货的投资策略较多,包括LLDPE与PP期货之间的跨品种对冲,单个品种上的跨期套利,聚烯烃期货与PTA、甲醇等其他化工品之间的跨品种对冲等。“这些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了较好的收益。” 4、贸易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 当前聚烯烃期货越来越被市场认可,其实也是聚烯烃现货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聚烯烃行业相对不景气,生产企业利润收窄、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凸显,这推动了整个行业贸易金融化的发展,并由传统贸易模式向供应链服务转型,利用贸易业务实现融资。今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强化了这一趋势。 “在传统的聚烯烃现货交易中,从原料到制品再到消费者,中间可能还有销售商,每个环节的信息传递范围有限、路径单一,原料和产品价格不透明。更大的问题是小微生产企业往往无法直接与原料生产商对接,采购原料至少通过两次以上转手。”中宇资讯分析师杨娟说,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在这一过程中被消耗,运营成本增加,产品生产流通周期变长。 如今,依托电子商务,国内塑料企业自主开发的交易平台、石化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各类线上撮合交易平台纷纷涌现,期货也在影响着聚烯烃产业链的贸易金融化。对于贸易商来讲,贸易与金融的结合,无疑成为目前其核心盈利选择。 “早期贸易企业金融化往往是借助贸易开证等筹措低成本资金,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建信期货大宗商品部副经理朱鸣元表示,在当时国内融资成本整体偏高的背景下,可以通过美元开证进口并在国内销售达到人民币融资的目的。 然而,近两年以来,随着国内持续降息,贸易融资与传统融资息差收窄,促使贸易融资需求下降,更多企业开始采取期现结合的基差贸易模式获取套利收益。 据了解,当前在聚烯烃市场中,更多的贸易企业将期货、国内贸易、现货进出口等业务结合,并形成综合库存管理的概念。 “期货市场既是采购渠道,也是销售渠道。”山东某大型贸易公司的期货业务人员表示,企业进行采购时,会在期货价格、国内现货价格及进口报价之间进行对比,并选择最优的采购方式,销售同样如此,并会寻求套利操作的机会。 5、紧盯“指挥棒”风险不能忘 近期聚烯烃期货持仓规模持续扩大,更多投资者、贸易商及实体企业的参与,使得市场活跃度及定价能力持续增强。由于聚烯烃期货与现货的关系紧密,不管是贸易商,还是生产商、下游企业都会关注期货价格,期货“指挥棒”的角色可谓名副其实。 以当前市场为例,由于对2016年上半年供需预期较为乐观,聚烯烃期货与现货价差提前收敛,而在以往期货与现货价差一般要在交割月前才开始逐步收敛。 “期现提前收敛反映出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相比以往大大提高。”兴业期货分析师潘增恩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对市场人士而言,期现更为紧密的结合波动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机会,当前市场无论是对卖出套保及买入套保而言都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机会。 “指挥棒”灵不灵,关键要看市场的灵动性。所谓的灵动性不仅包含对期现结合的活学活用,还包括对风险的把控——掐灭风险“火苗”。采访中,这一点也成为了市场的共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现货市场紧盯期货的同时,需要警惕风险。 对聚烯烃市场来讲,当前期货价格波动受整体宏观环境的影响要强于现货。“2016年整体宏观环境相对复杂,在面临宏观面消息冲击时,极端情况下,期货价格受投资者情绪变化影响会出现较大波动,虽后期价格会逐步回归,但在此过程中对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和资金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潘增恩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这个市场,期货的定价效率相比以往将有效提高。私募等投资机构的大量参与对投资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传统的贸易商而言,应该转换以往单一的现货操作思路和模式,深入地了解私募等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和模式,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在国内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曾有一些产业企业因过度投机而出现重大风险。“为了避免过度投机对现货企业稳定经营的影响,现货企业进行期货操作时,一定要做好资金管理,控制好企业的敞口头寸。”赵洪虎说。 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市场人士还提醒,产业企业在参与期货过程中,莫忘避险初心;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在没有完全看清市场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也不可取。
版权声明: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期货期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认为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期货期权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