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必将深刻影响和深度优化经济生态。
值此,环球时报日前刊发的一篇《调低粮价有利粮食安全》的文章,颇值得细细品味。作者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翁鸣提出:“国内粮食价格 有升有降而不是一味刚性上涨,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翁鸣进一步阐释:“调低粮食收购价是一个明显的政策信号,说明粮食作为一种大宗商品不可能脱离商 品的属性,其价格也不应该只涨不跌。”
当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走势背离现象,在一些品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得相关品种价格和行业发展出现不同程度扭曲。如何理顺价格关系,让市场力 量发挥决定性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之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
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各类大宗商品价格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实现顺利推进,自然需要完善的政策措施来配套,更需要彻底释放市场机制和市场工具的作用。
比如,粮食价格的市场化加速,就要既照顾到农民利益,又要确保粮食安全。其实,在保障农民利益方面,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的国内期货市场,已经和正 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延津模式”等较好利用期货市场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市场化模式就已经开始崛起。
当前,越来越多的涉农主体利用期货市场来管理生产经营,探索诸如“农民经纪人+农户+期货+订单”、“保底价订单+场外期权+期货”、“订单+ 保单+期货+信贷”等业务模式,通过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实现风险剥离,从而稳定农民收益,助推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可以说,商品期货完全具备更大程度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和能力。
“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正在为商品期货快速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也向商品期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业界进一步完善期货期权品种上市机 制,把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升市场创新效率、风险管理效率和市场定价能力,加速拓宽服务农业产业客户的覆盖面。同时,业界还需要 积极与相关部委加强协调,着力降低各行业、各群体利用商品期市的运行成本,以更好强化期货与现货的拟合度,更好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高度融合。
时代正在赋予商品期货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奔跑吧,商品期货!
版权声明: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期货期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认为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期货期权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